吕布:“蔡中郎怎么了?”张祯:“下了廷尉。”吕布:“谁将蔡中郎下了廷尉?”张祯目视王允。王允面沉似水,缄口不言。 接着就说到凉州军。 王允的思路同样很矛盾,一会儿说要削夺凉州兵将领的兵权,取缔其军,并利用关东兵去控制他们,一会儿又说不能让关东兵屯驻在西凉险恶之地,以免让他们猜忌朝廷。 零零散散说了一大通
接着就说到凉州军。
王允的思路同样很矛盾,一会儿说要削夺凉州兵将领的兵权,取缔其军,并利用关东兵去控制他们,一会儿又说不能让关东兵屯驻在西凉险恶之地,以免让他们猜忌朝廷。
零零散散说了一大通。
吕布越听脸色越怪,这老儿究竟要说什么?
张祯靠近他,悄声道,“被绕晕了么?”
吕布也悄声道:“没晕,我看晕的是他自己。”
张祯:“司徒大人处理具体政务是把好手,大事别听他的。”
历史已经证明,王允根本拿不出对待凉州兵的有效办法。
吕布微笑,“好!”
等王允说完,吕布也说了自己的决定。
一是布告天下,赦免李傕、郭汜、张济等凉州军将领,以及游荡在外的董卓原部曲樊稠、李蒙、王方等。
二是任命皇甫嵩为征西将军,调往凉州,从此统帅凉州军。
但皇甫嵩不是一个人过去,他会带一些副将。
而这些副将,全部来自吕布麾下。
皇甫嵩年事已高,总有一日会老去,到那时,借他之手整顿好的凉州军就将归于吕布。
张祯含笑听着。
这些都是吕布自己想到的,并非她建议。
与战争相关的一切,吕布仿佛有着天然的直觉,总能做出最合时宜的选择。
历史上,他也曾这么建议王允,只是王允没有采纳。
张祯也是从这件事情上,首次发现吕布也有智慧。
如今赦免了李傕等人,又派皇甫嵩统帅凉州军,那么文和乱武大约不会再发生。
长安近几年来最大的危难得以解决,小皇帝不会再一次被逼逃亡。
当然了,前提是控制住文和。
“大将军,贫道曾听闻,凉州军中有一人,名贾诩,字文和,谋略出众,智计无双,何不召回朝中重用?”
三国第一毒士贾诩,养着费不了多少钱粮,若是放出去了,那可就是大患。
况且有他在,就像有了最后一个锦囊妙计。
——别管这计你敢不敢用,反正有就是了。
更妙的是,他毒虽毒,但对汉室还存有一份忠心。
——谁敢信,撺掇李傕、郭汜反攻长安,给予汉室沉重一击的贾诩,对汉室有忠心。
然而这却是事实。
不过也有前提条件,就是安身保命。
只要能安身保命,贾诩就还有道德底线和家国忠义。
若是不能,那就对不起了。
吕布也听过贾诩的名声,点头道,“可。”
公卿们不知道贾诩是谁,并无异议。
张祯又道,“大将军,李傕、郭汜等人都能赦免,那蔡中郎呢?”
吕布:“蔡中郎怎么了?”
张祯:“下了廷尉。”
吕布:“谁将蔡中郎下了廷尉?”
张祯目视王允。
王允面沉似水,缄口不言。
吕布大奇,“司徒大人,你与蔡中郎不是好友么?”
在他眼里,蔡邕、王允是一路人。
王允微怒,“董卓国之大贼,几倾汉室。蔡邕却怀其私遇,以忘大节,因他之死而伤痛!罪不可赦!”
吕布:“这,不至于罢?”
太尉马日磾也道,“蔡伯喈旷世逸才,通晓诸多汉室典故,当由他续写后史,为一代大典。且他素有忠孝之名,并无确实罪行,杀之岂不令朝廷丧失威望?”
王允皱眉道,“昔日武帝不杀司马迁,使其写出毁谤之书流传于后世。今国祚中衰,神器不固,更不可令佞臣执笔幼主左右。此既不能增益圣上仁德,又令我等蒙受毁谤非议。”
张祯听着他们对话,有种围观历史的感觉。
真实历史中,马日磾就是这么替蔡邕求情的,王允也是这么拒绝的。
马日磾大失所望,回去后就和心腹说,王允不能长久。
结果还真被他说中了。
此时,在场其他官员也纷纷劝说王允放了蔡中郎。
事实上,很多人也是这会儿才知道蔡邕被王允下了廷尉。
但王允板着脸,谁说情都不行。
吕布侧头跟张祯耳语,“蔡邕又无害,王允何故执意杀之?”
张祯:“大概是因为蠢罢。”
不只是吕布,后世很多人都想不通王允为啥非杀蔡邕。
完全没有理由好不好!
第一,蔡邕虽有名望,但偏于文史类,不会与王允争权。
第二,蔡邕无兵,也不善于阴谋诡计,对王允造不成一丝威胁。
这样一个人,你杀他干嘛?
留着,可以锦上添花。
杀了,就是给自己招黑。
董卓都明白的道理,王允竟然不明白。
“呵呵!”
这个答案取悦了吕布,眼中全是笑意。
又小声道,“蔡邕是你外叔祖罢?莫怕,无论王允放不放,我都保他平安。”
张祯:“多谢大将军!”
然而并不需要。
王允抓的人,就得王允放。